GRC构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
设计深化
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绘制详细图纸,将设计分块处理后交由生产部门。这一阶段需确保图纸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,为后续模具制作提供依据。
模具制作
根据深化设计图纸选择模具材料(如木材、金属或塑料),制作高精度模具。模具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直接影响构件的形状、尺寸和纹理,需严格把控。
原材料准备
水泥:选用低碱度快硬水泥,避免腐蚀玻璃纤维,缩短脱模时间。
玻璃纤维:采用耐碱玻璃纤维布,提高构件的抗拉强度和韧性。
添加剂与水:根据设计要求添加膨胀剂、颜料等,确保材料性能稳定。
配合料制备
将水泥、细砂、膨胀剂等原材料按比例放入搅拌机中,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,形成均匀混合物。搅拌时间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,避免纤维团聚或浆料分层。
玻璃纤维布制备
根据构件形状和尺寸剪裁玻璃纤维布,合理密植钢筋,确定预埋件位置,为后续浇筑做准备。
构件制作
浇注:将混合好的浆料倒入模具中,采用振动或压实方式确保密实度。
硬化和固化: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养护7天左右,使水泥充分水化,形成稳定结构。
脱模与修整
固化后小心脱模,避免损伤构件表面。对脱模后的构件进行修整,去除多余浆料、修补缺陷,并进行打磨和抛光。
表面处理
根据需求进行砂浆涂抹、喷涂或刷漆等处理,增强构件的耐久性和美观度。
质量检验
外观检验:检查表面光滑度、颜色均匀性及裂纹等缺陷。
物理性能检验:测试抗压强度、抗拉强度等指标。
化学性能检验:评估耐腐蚀性、耐水性等稳定性。
包装与发货
采用防潮、防震材料进行包装,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,并做好发货记录。
工艺特点与优化方向
工艺特点:通过模具成型实现复杂造型,结合玻璃纤维增强材料,兼顾轻质与高强。
优化方向:引入预混工艺提升纤维分布均匀性,采用振动成型技术减少气泡,缩短养护时间。